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漫子)以“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4月15日、16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来自全国多地的近百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展示创新与应用成果。
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展示中心临时搭起的小足球场上,“小红”和“小蓝”两个机器人在踢足球,拼抢积极,摔跤了也不怕。大小不同的机器狗活泼地跑来跑去,引人们围观。上下游企业携最新技术、产品亮相核心零部件展区,电机、传感器、执行器、结构件等硬件一字排开,等待新的合作伙伴。
灵心巧手展区,有吹笛子、弹钢琴的灵巧手。目前其自主研发的灵巧手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展示实验、美妆领域的标准化妆、娱乐领域的演奏乐器、服务领域的智能迎宾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东说,从场景复杂度与运动控制能力的实际来看,人形机器人将首先进入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工业制造等场景,其次是商业服务等场景,最后是家庭场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正从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等“老三件”,向全电驱动一体化关节、空间智能与具身模型、数据生成与驱动等“新三件”进化。
会上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提出,具身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加强与人类的合作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振东说,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的好伙伴。此前,需加强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实现降本量产,形成更低的价格;聚焦场景应用落地,持续迭代产品功能,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更优的性能。“基础研究是产业化的基础,中国目前已经到达一个自主创新的阶段。”戴振东说。